面前盆里混雜著的飯菜,是兩位老人整整一個禮拜的食物,。除了臟,,李贊群想不出別的詞來形容,甚至比不上自家寵物的飯盆干凈,。她終于忍不住,,哭了出來。
李贊群是全國性公益活動“替你看看爹和娘”的志愿者之一,。
據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統(tǒng)計,,2007年底,我國60歲以上的空巢老人有7000多萬,,占到60歲以上老齡人口總數的一半,。預計到2030年,這一比例將達到90%,。
“我們這一代,,很多人都是‘漂一族’,,離家千里,有孝不能盡,�,!�
這一句公益宣傳語,更像一聲慨嘆,,撥動了很多青年人心里最軟的那根弦,。空巢老人,,誰來盡孝,?
盡孝:流逝的“機會”
李贊群的第一個任務,是替遠在福建的陳建華看望在北京的媽媽,。
“替你看看爹和娘”是中國雅虎和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組織主辦的公益活動,。網友通過網絡,“曬”出希望看望父母的心愿,,志愿者“認領”心愿,,看望回來貼出照片和日記。
現在回憶起去年11月那次慰問孤寡老人的經歷,,她還是忍不住哽咽,。那對年過七旬的五保戶老人,每人每月只能領500多元的補助,,加上行動不便,,吃穿都成了問題。
陳媽媽住在北京五環(huán)外的黑莊戶鄉(xiāng),。剛找到樓下,,李贊群就看到二樓黑洞洞的窗口,趴著一位老太太,,向外探著身子張望,。
這就是陳媽媽。
家里只有老太太一個人,。她每天都趴在陽臺窗口,,盯著樓下偶爾經過的人。只要看到熟人,,她就從樓上喊住對方,。對方聽到了,仰頭和她聊幾句,,這就是她每天能當面說得上話的所有人,。
看到李贊群,老人繃著上了鋼板的腿坐在高凳上,高興地拉著她展示自己的X光片:“在小區(qū)里,,被大狗撲倒啦,,大腿骨折�,!彼桓蚁搭^,、洗澡,生怕踩著水又摔傷,。只有等到兒子有空過去陪著,,才能清潔一下。
她的老伴因為心肌梗塞和腦溢血,,已經搶救過好幾回,,還在住院,,沒有回家,。兩個女兒都在福建老家工作,唯一的兒子是北京一家知名租車公司的總監(jiān),,每天公司醫(yī)院兩頭跑,。
“我們現在年紀大了,自己的兒女不都在身邊,,萬一有一天真的走了的話,,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他們都能回來……”陳媽媽念叨了兩個小時。
面對老人的寂寞,,李贊群頗感無奈,。“如果是我自己的父母,,一定要把她接在身邊,,好好地照顧她,絕不會讓自己的父母這樣,�,!�
李贊群開了一家服裝廠,步入正軌后,,她有了空閑時間,,但她看望的只能是別人的父母了。
“我父母過世得早,,現在想盡孝道,,都沒有機會。真的,,孝道不是責任,,而是機會。”
盼不起的團聚
而另一些需要看望的家庭,,卻盼不到與孩子的團聚,。
當李贊群看到黑龍江那間不足十平方米的“家”時,實在想象不出,,當年一家四口是如何擠在里面生活的,。
磚砌的小平房,就建在趙起生父母賴以為生的報刊亭旁邊,。趙起生大學剛畢業(yè),,留在云南工作。
幾平方米的空間,,還被主人用水泥墻隔開,,開了扇小門。門里面的是炕,,外面的是“客廳”,。天花板上扯著一根繩,晾著貼身衣物,。因為沒有儲物空間,,雜物都用塑料袋掛在炕邊。墻面剝落,,就糊上報紙,。
一臺冰箱和一只電飯煲,是他們的全部電器,。
嚴格說來,,連這十平方米也不屬于他們,這只是租來的落腳地�,,F在趙起生兩兄弟過年回家,,都只能住在旅館。
趙媽媽不過51歲,,看上去卻有著不符合年齡的蒼老,。她熱情地拉著李贊群在炕邊坐下。
“我希望有愛心的人幫我看看黑龍江的爸爸媽媽,,為他們賣兩小時的報紙,。”聽到兒子的心愿,,這位母親靠著李贊群的肩膀,,掉了眼淚。
她的眼淚,,不是感動,,不是欣慰,卻是內疚。
“真的覺得對不起孩子,。上大學的時候,,1個月只能給他200塊生活費,都不知道他吃不吃得起饅頭,�,!�
從東北的農村出來后,夫妻倆就靠著報刊攤把兩個兒子拉扯大,。他們每天凌晨3點起床,,去拿報紙。要是不戴棉軍帽,,哈爾濱的冬天能把耳朵凍掉,。生意好的時候,一個月能賺2000元,,顧客少的時候,,賣不出去的報紙還得自己賠。
現在兒子工作了,,趙父趙母終于松了一口氣,。兒子提出把他們接去云南,,他們卻堅決不同意,。
“我跟他們說,你們踏踏實實上班,,我們每個月賣報紙,,多多少少還能掙點錢。等到哪天你們沒路走了,,回來還有口飯吃,。”
聽著趙母一股腦的傾訴,,李贊群沒忍住,,抱著她一塊兒哭了。
“漂一代”的無奈
從小早起幫著賣報紙的趙起生,,其實深知父母的辛苦,。
但是一張機票還是他的奢望。
他工作的地方,,是靠近緬甸邊界的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,。云南到黑龍江,在中國地圖上直直地從西南角畫到東北角,,是一段超過3000公里的路程,。
只有過春節(jié),趙起生才有機會回趟家,這一回,,路上就要花將近一周的時間,。
“先坐長途大巴,開一晚上,,住一宿,,坐公交車去火車站,然后坐火車到北京,,38個小時或者54個小時,,然后再住一晚上,去車站再買火車票,,再坐一天,。”說起回家的行程,,他熟悉得能流利地背出來,。
每次得知家鄉(xiāng)父母突然生病,都會讓趙起生特別難過,�,!拔覄偣ぷ鳎艿芤恢痹谕饷娲蚬�,�,!�
他也想過把父母接過來同住,但是父母到了云南,,連個能說上話的人都沒有,,想來想去就算了�,!捌鋵嵨覀円膊皇枪枮I人,,沒有正常的住房,在哪兒打工就在哪兒租房,,一直過著這種飄泊的日子,。”
目前,,667個大大小小的心愿里,,80多個已經實現,90多個心愿正在到達的路上,。李贊群的一位志愿者朋友,,在單位做財務工作,工作量總是很大,。有時一行人早上6點就起床出發(fā),,任務結束之后,,每每要打的趕著上班。有時候車費要花費上百元,,甚至不得不請假,。
活動中,也有網友不認同盡孝能代替,。
身在新西蘭的楊小姐給許愿者留言說:“我一年至少回去看我媽媽兩次,,懷孕挺著大肚子都要回去。請你回去看看你的父母吧,,人生不要留下太多遺憾,。”
實際上,,籌備階段,,黑龍江的志愿者組織并不看好這種形式:自己的父母親為什么要讓別人來看?會不會有反作用,?
全國志愿者聯系人孫麗跟他們解釋:“就拿我自己來說,,也是長期在外,因為各種狀況才不能回去,。不可能每個人大學畢業(yè)之后都回到自己家鄉(xiāng),,客觀條件也不允許�,!�
孫麗覺得,,身為兒女,不可能不回家看望父母,,只不過限于客觀原因,,總不能輕易成行,。通過和許愿人打交道,,她常常能感受到他們心里的愧疚�,!爸驹富顒右环矫嬉彩菧p輕他們的心理壓力,,讓他們感覺到安慰吧�,!�
陳建華接到母親的電話,,很久沒聽到母親笑得這么開心了,陳建華卻忍不住哭起來:“媽媽,,對不起,,是我不好,不能陪在你身邊,�,!�
“很好了,,我今天已經非常高興了,不能怪你,�,!�
母親住院時,陳建華和妹妹輪流來北京陪護,,母親出院后,,她們只能回福建�,!懊妹檬浅踔欣蠋�,,正在帶初三畢業(yè)班,想請假都沒辦法,。我自己開了一家藥店,,那段時間要辦很多手續(xù),自己又在考試……”
“我當時許愿的時候,,希望志愿者能夠經常抽空去陪陪我媽,,但我知道這是不可能的,志愿者也只能去一次兩次,�,!标惤ㄈA想把媽媽接回福建,她卻不肯,,深怕老伴病危時自己不在身邊,。
6月20日,全家人又趕到了北京,。十天之后,,父親去世了�,!暗葖寢屒榫w穩(wěn)定一點,,就把她接回來�,!�
去黑龍江時,,李贊群帶上了六歲半的女兒。不經世事的女兒弄不懂,,為什么大人們一會兒哭,,一會兒笑。她只是開心地舔著冰棒,,捧著漫畫專心致志地看,。
李贊群看著自己的寶貝獨生女,面臨著一個憂傷的事實:現在的老人們,,就是將來的我們,。
她不禁想到,,將來我們以什么方式面對這個問題:“我們老了,孩子能在我們身邊嗎,?是否現在就該打算好,,老了就到敬老院養(yǎng)老?還是讓孩子回家鄉(xiāng)找工作,,守著兩個老人,?”
沒有人告訴她答案。